撰文| 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多變且無法預測。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每個時期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及困難皆不相同。這些挑戰的型態千奇百怪,且總是能引發我們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其中一種大家應該都曾經歷過的,便是失去。
失去可以指的是親人離世所帶來的永恆離開、與伴侶分手的道別,甚至是因為一場意外而失去某部分的自己,這都是失去的一種表現。雖然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的失去經歷、呈現出的失落型態也相差甚遠,但這些失去的共通點,便是會引發我們的悲傷與難過。
這些悲傷像是對我們生活狀態的提醒,提醒我們正在經歷一些難以承受的事情,也告訴自己正在失去某些東西。著名的哀傷理論學家Kübler-Ross曾表示,人類的哀傷可以分成五種階段,分別是:
1. 否認(denial):無法相信這些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 憤怒(anger):持續地否認,讓自己對發生在身上的事感到憤怒。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尚且無法接受事實,試圖透過討價還價挽回情勢。
4. 沮喪(depression):發現事情已發生無法改變而開始承認事實,但同時面臨情緒的最低谷。
5. 接受(acceptance):接受事實,並且開始展開新生活。
雖然每個人在面對哀傷時不一定都會經過這五大階段,且這些階段出現的先後次序也會依不同人的狀態而有所調整。但藉由理解哀傷五階段的概念,可以幫助自己發現原來許多人在面對失去時,也都會出現這些多重且變動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在適當的範圍內都是可以被允許且理解的。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狀態能夠有所覺察與認識,距離療癒的路上就不遠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