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馬佳歆 實習生

關閉內心的自動導航-正念教會我的事

已更新:2022年2月25日

撰文| 馬佳歆 實習心理師

審閱| 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難以活在當下的辛苦,與自己失聯

現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時常需要依賴大腦的自動導航來因應生活大小事。不過大腦為減輕認知負荷的機制卻也使我們逐漸與當下的生活失去連結。邀請你花一分鐘回想一下,最後一次感受賞心悅目的美景、令人放鬆的夕陽、又或者是平靜內心的微風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呢?


回到當下,用正念重新感知生活

「正念」在近幾年逐漸成為趨勢。想到它,多數人可能會立即聯想到冥想、打坐、禪修等舒壓的活動,但其實正念的內容不僅止於此。對正念的表層了解可能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也就是大眾普遍期待利用正念來減少或者避免接觸到急性的壓力。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卻可能使人們失去練習以更有效的方式來長期因應壓力源的機會。


正念並非在面對壓力時想著正向的事情幫助自己度過難關,其核心包含兩個主要部分。第一是「覺察」,也就是將注意力導向聚焦自己目前的境況。第二則是「接納」,這是最常被眾人所遺忘的一部分。接納的內涵相當重要,它促使我們練習在每個時刻以開放的心接受心頭冒出的「任何」想法。此外,接納負向經驗並不代表迴避或者忽視經驗,而是將自己的心帶回當下的經驗,用開放的態度去檢視自己所經歷的,並接納自身因應事件所產生的感受與想法。


最後,減輕壓力以及舒壓放鬆確實和正念有關,但它們是正念所帶來的結果並非正念的核心。我們需要持續地練習平衡正念中的「覺察」與「接納」,避免因短期內單一的高度覺察自身的狀態而產生了反效果。讓我們一起從今天開始「帶著好奇去經驗生活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並感受置身其中的自己」,重新體驗生命帶來的美好與學習吧!



Reference


Cebolla A, Demarzo M, Martins P, Soler J, Garcia-Campayo J (2017) Unwanted effects: Is there a negative side of meditation? A multicentre survey. PLoS ONE 12(9): e0183137.

Choi E., Farb N., Pogrebtsova E., Gruman J., Grossmann I. (2021) What do people mean when they talk about mindfulness?.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89.


7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