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姿伶 實習心理師
審閱| 蔡宜軒 諮商心理師
每次看到聚會中的話題人氣王,常常讓你感到好生羨慕嗎?
每次想要認識一些不同的新朋友,卻常常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讓我們練習從「說」自己出發,利用「自我揭露」來交到新朋友吧~
自我揭露的意涵
自我揭露是指我們透過說話的方式,主動地向他人來表達自己內在的一些想法、喜好、價值觀或情緒等等有關的訊息。自我揭露是人際互動當中不可獲缺的一環,也是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一個非常好用的方法。在諮商領域當中,心理師們於唔談時,多多少少也會使用自我揭露的技巧,幫助我們在適當地情境之下,能夠更順利地拉近心理師與案主之間的關係。
而自我揭露的層面分成很多種,依照說者(揭露者)與聽者(接收者)間關係緊密程度的不同,可以把自我揭露分為較表層的描述性與評價性揭露,以及較深層的關係揭露與情感性揭露。
描述性揭露
揭露客觀事實。如:我住在台北市大安區。
評價性揭露
揭露個人價值觀或看法。如:我心目中第一名的排骨飯在永康街。
關係揭露
揭露個人與他人間的關係。如:我和排骨飯老闆娘關係如何如何⋯⋯
情感性揭露
揭露自己的感受與心情。如:我因為好久沒去永康街吃排骨飯,心情很差⋯。
自我揭露的好處
隨著說者與聽者間關係的變化,雙方於聊天時揭露的訊息也會因緊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調整。然自我揭露有趣的地方便在於,不論關係裡的兩者現在是處在怎樣的狀態(初見面、好友、親密伴侶或家人)當中,「適當地」揭露除了都可以促進彼此間的熟悉感外,也會因雙方揭露帶來的親密感,促使我們更願意與對方分享,而又再進一步地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自我揭露在關係中的應用
應用自我揭露於關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前段敘述裡所提到的「適當地」揭露。適當是指在我們嘗試揭露自己時,能夠評估彼此現在所處的關係狀態,而分享相對應深度與份量的訊息。例如在第一次見面的場合當中,與其分享自己被前任分手等情緒沈重的個人經驗,不如分享彼此的興趣與愛好。
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地依照彼此關係的變化來逐步、持續地進行自我揭露。在揭露自己的同時,除了可朝向對方有興趣的話題去分享之外,也別忘記留給他人敘說自己故事的時間,相信透過這樣慢慢練習的過程,有一天我們都能夠 「說得出口,交到朋友!」
參考資料:
張棋雅(2017)。自我揭露於人際親密互動建立歷程之探討。諮商與輔導,38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