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聖緯 實習心理師
審閱|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回想起自己的過往,大家是否曾有一段時光,心中住著小時候的自己,拒絕長大,希望時間停留在某個開心與喜悅的時刻?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是否曾很快的逃離,希望問題可以自己解決?或許,我們都曾有那段「永恆少年」的過往。而我們所面對的挑戰,也正是生命當中必經的過程—個體化。
個體化
個體化(individuation)在榮格心理學中,是指有自覺地探索、進入自己與潛意識的關係。個體化代表的是我們在意識與潛意識層面上能夠整合,這樣的整合對個體來說達到了一種真正的成長,除了更貼近潛意識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更重要的是我們開始能以一種開放、接納的態度來面對自身的困難與挑戰,而非以迴避的方式逃離。也是透過此過程,我們能夠達到心靈上的成長。個體化聽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我們很有可能一輩子都在為了個體化而努力著,或者說,怎麼樣才能夠稱作是已經個體化?這種終其一生的生命任務,答案也許只存於自己的心中。
永恆少年
「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一詞最早來自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作為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角色,永恆少年代表著孩童的神。有趣的是,看似充滿神聖的少年,正是尚未個體化的最佳例子。永恆少年被形容為心理上仍停滯在青春期,無法長大的孩子,其可能來自於兒童時期強烈依賴母親的結果。即便外表已逐漸成熟、年紀逐漸增長,心智上仍停留在年輕的狀態,這種年輕看似充滿活力,卻也隱含著一種不切實際、虛幻的思考。
永恆少年常見的特徵是不願負責、缺乏自信、難以堅持等。他們會去想像未來非常理想的生活,將它想像的非常充實美好,但卻不會採取行動去落實。此外,他們也無法真正穩定的投入一段關係之中,可能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來面對關係,藉由不斷地建立與抽離一段關係,來試探這些關係會如何發展。在與伴侶交往的過程中,面對承諾時容易臨陣脫逃,為此常更換伴侶來減少可能面臨的壓力,如結婚、組織家庭等。
對於永恆少年來說,長大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生命任務,也要負起更多的責任。然而這對他們來說太過困難,在還沒有準備好去面對這些事情的情況下,只能在心智上快速遠離這些想法,讓自己待在一個安全的位置。
成長之旅
然而,這樣的狀態並非不能改變,如前述所說,永恆少年只是需接受個體化的過程,替自己負起責任,而非永遠處在這種不切實際的想像之中。個體化也絕非二分的,而是慢慢此過程中認識自己的需求。
也許在生活中,可以先試著學習應付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意識到若想要達到自己所想像的美好生活,是需要付諸努力去實現的。在關係中,也能夠先問問自己對於這段關係最在意的是什麼?而自己又能夠做什麼來達到自己的期待?又有哪些行動是跟先前不同的,不會再讓自己不斷的從關係中抽離?當能夠替自己負責時,即是正往個體化前進。也許,永恆少年曾存於心中,但那會是一段過往,甚至時時刻刻能夠提醒我們成為自己心中的大人。
〔攝影師:Trinity Kubassek,連結:Canva〕
參考資料:
徐碧貞譯(2018)。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心靈工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