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鍾明諺 實習生

拋開標籤後,你愛真實的自己嗎?

撰文|鍾明諺 實習心理師

審閱|陳盈吟 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總是忙於應對各式各樣的訊息,也急著在最短的時間做最有效率的事。為了快速得學習及篩選資訊,我們擅長使用固有的認知基模,幫助我們搭建學習的橋樑,好處是大大的提升學習及溝通的效率,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容易對事情產生刻板印象,甚至有隱微的歧視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互動當中。漸漸地,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只剩下無數的代碼以及標籤,我們也忘了在這些標籤底下,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人類的受苦是因為沒有活得像一個人?

  知名的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曾經說:「我們都活得不夠像一個人。」究竟甚麼是活得像一個人呢?先不論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我們是如何與親密的人的相處呢?我們允許親近的人做他自己嗎?還是對他有無止盡的期待?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缺點時,我們看到的是他糟糕透頂的表象,還是其實理解對方有很多的不得已和努力?薩提爾曾在詩中寫道:「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其實我們也害怕受傷

  為什麼我們需要用悲觀或是負面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其實這個世界的樣貌是我們內心的投射,當我們的眼中只看到負面的訊息,是在提醒我們的內在是受傷及不信任的,為了內在的安全,我們會習慣把這些傷痛藏起來或是投射到外界,這樣一來我們就「暫時」不需要面對自己無法承受的傷痛了,但是當我們長時間得忽略自己及他人受傷及有需求的事實,我們就不願意去理解自己及他人不那麼可愛的一面。

從學會愛自己開始

  愛自己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其實做到的人不多,我們總是在生活中強迫自己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去符合各式各樣的期待,甚至在結果不理想的時候苛責自己,當我們對自己都如此慘忍了,我們怎麼會有心力去善待別人呢?不如先從善待自己開始吧!允許自己犯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甚至是自己的黑暗面,當我們足夠理解自己,善待自己的時候,道德就不會再是綁架我們的枷鎖。


參考內容:

約翰貝曼(2019)。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6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